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______________进步。
2.概况
尝试:______________年,安徽凤阳_______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打造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一定。
推广:______________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常见实行。
深化:农村______________飞速进步,为农民致富和达成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3.意义:农民有了生产______________权,生产积极性提升,农村生产力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非常大提升。
易混易错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提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体所有权归集体,农民只拥有用权和经营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问题考虑】
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从农村开始是什么原因什么?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进步缓慢,农民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进步是整个国民经济进步的基础。
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局的稳定。
为解决温饱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了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依据:______________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需要加快以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节奏。
2.内容
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进步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___,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______________制。
分配方法:以______________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法并存。
3.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_____活力。
4.影响: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国内城乡出现了经济大进步的崭新局面。
易混易错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提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是在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______________年,中共明确提出要打造______________经济体制。
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______________基本规范结合在一块的,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______________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用途。
3.用途:有益于达成经济的协调进步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进用途,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概括】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一同主题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
C.祖国统一 D.科技进步
2.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一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法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创造权是农民”。上述材料中“创造”指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万千克”。出现这一变化是什么原因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公私合营的进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来源:Z|xx|k.Com]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哪些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对农业合作化的考虑
C.对农村改革的一定 D.对国企改革的期盼
5.国内农村实行改革后,农业现代化的进步方向不包含
A.产品化 B.社会化
C.专业化 D.集体化
6.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革新为核心,努力打造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并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可以为该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1984年十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经济体制上出现了弊病,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紧急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为此,中共中央决定
A.打造市场经济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引进外国技术 D.扩大产品销路
8.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一点闯的精神,没一点‘冒’的精神,没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的是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如图漫画所体现的思想,最早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0.察看“1978—2017年国内农业总产值变化示意图”。依据所学常识判断,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全国范围实行了政企分开
C.人民公社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11.如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对其一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经营方法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C.保护了农民利益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2.“值得品味的是,小岗村农民的‘秘密协议’正好签订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不是巧合,而是说明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同时也说明了小岗村‘包产到户’之所以可以获得成功的重点所在。”“包产到户”可以获得成功的根本缘由是
A.适应国内农村生产力的进步需要
B.坚持土地的集体公有
C.邓小平的锐意改革
D.小岗村农民的革新精神
13.20世纪50年代,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修个卫生间也要向上级申请拨款。1984年7月,商场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此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高。从材料可以看出
A.商场改革后实行按劳分配
B.商场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活力增强了
C.商场改革后股票涨停
D.总经理的权限大小和企业效益成正比
14.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进步的主要趋势,而“下海创市场”则成为不少中国人平时话题的要紧内容。为适应这一进步,中共十四大
A.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做出经济进步分三个步骤的策略部署
C.提出要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5.一个全方位改革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年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的道路》
材料一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效果的社会变革”是以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的?这次会议为何会让“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来源:学科网ZXXK]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二下图是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生死状”。
材料二中的“生死状”是中国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见证,那样国内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十四大闭幕前后,海内外舆论给予广泛报道并高度评价,称这是20世纪末要紧的历史事件,常见觉得邓小平为中国进步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结合材料三中的“觉得邓小平为中国进步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并联系所学常识,列举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企业活力。
材料四1978—2008年,中国用短短30年达成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年代飞跃,飞速踏上现代化道路。30年,历程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0年,经济维持每年平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参考材料四,联系所学常识考虑,中国成功达成世纪复兴的基本经验有什么?
需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年代时尚,与时俱进,发展革新;需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
[来源:学科网ZXXK]
素养解析
历史讲解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剖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办法。下题以“农村的改革”为主题,考查历史讲解这一学科素养。
16.大家党一直高度看重、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使人民群众推荐生产力进步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规范下,土地仍然是公有些,但每一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上写明耕种庄稼的产量和上缴给生产队或者合作社以支付土地用成本的产量指标。[来源:Zxxk.Com]
政府也鼓励农村劳动者进行庄稼、牲畜、家禽或其他各种副业的专业化生产,“专业户”渐渐出现了,他们并不耕种田地,而是完全从事非庄稼生产。
1987年,稻麦产量比公社规范时期的产量增长了50%,更要紧的是,农民目前年均在庄稼上只花60天时间,而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一年要在田里劳动250~300天。空余的时间花到了旨在盈利的副业上。现金收入翻了两番,参与改革的农户盖起了新的砖房,购置了新的电视和家具,穿上了色彩更鲜艳的新衣服,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农村的变化及其主要成因。
实行责任制;出现了生产专业户;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农民花在农业生产上的时间降低;农民经营盈利的副业;生活质量改变。政府的正确决策;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
结合所学常识,概括上述变化在中国现代史上有哪些用途。
推进了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
结合材料二两幅图片,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进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启示大家在乡村振兴中应采取什么对策?
城乡居民差距不断扩大,城乡进步不平衡;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促进城乡协调进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绿色进步。
材料三乡村振兴“冀”结号响彻河北大地。邯郸临漳县西五岔口村村民一边操纵无人机为自己田地喷洒农药,一边感慨现代科技的力量。邯郸馆陶“粮画”小镇、衡水武强周窝音乐小镇、枣强大营裘皮小镇等一批特点小镇建设很大带动了当地的特点产业进步。保定易县则在推行乡村振兴策略过程中拓展了“易县好人”“乡贤名宿”、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传承文脉、挖掘历史、引领文明风尚,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冀”结号的做法给了大家什么启示?
坚持因地制宜,进步特点经济;努力建设科技农业,加强农业科技革新和成就转化;传承进步乡村特点文化,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来源:学&科&网Z&X&X&K]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概括推行乡村振兴策略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
推行乡村振兴策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势必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推行乡村振兴策略。